本報訊(記者段志敏)北京的大商場越來越像變色龍:不僅商家的店堂、櫥窗、賣場色彩會隨著季節的變換而經常改變,與色彩搭配有關的主題促銷也會越來越多。在歷經多年的“美盲誤區”后,一場色彩革命正在商家中悄然蔓延。
昨天,在西蔓色彩工作室經過專業培訓的兩位色彩搭配師正式亮相中友百貨,她們的任務是根據顧客對服裝服飾顏色、品牌、價格的要求,為顧客作出建議并陪同購物。據中友百貨企劃部經理關小燕介紹,到今年底中友將擁有10名這樣的搭配師,她們為顧客提供的免費服務以半小時為限,超時每小時收費15元。擺悉,推出色彩顧同只是中友今年色彩營銷計劃的一部分,今后,中友還將在西蔓工作室的指導下,在每一個營銷檔期變換商場色彩,不時給顧客以新穎的感覺。
從某種角度講,服裝消費的實質其實就是廠家制造色彩,顧客消費色彩。但長久以來,兩個色彩之間卻一直處于“掉鏈”狀態:即商家始終沒有意識到色彩對促銷的作用。這不僅反映在店堂裝潢毫無美感可言,成衣模特展示也不符色彩搭配規律,使顧客產生不了消費欲望。然而在國外,色彩營銷戰略作為一種營銷手段已被廣泛接受和使用。如美國蘋果電腦的彩色機殼、諾基亞手機“色彩旋風”的賣點、鱷魚恤的綠色標志、柯達的金黃色包裝等已經成為一個品牌的象征,令人過目不忘。
曾在日本留學11年的西基色彩工作室董事長于西蔓認為,北京商場干店一面現象過于嚴重,各家商場在商品品種、品牌、質量上往往不分伯忡,最終使其一較高下的是商家品牌的附加價值,特色服務和店堂環境是這種附加價值最直接的體現。而京城商家在此方面多處于無序滯后,用色能力很弱的狀態。商場不僅是一個消費場所,也是一處消費場景,令人感覺舒適和諧的色彩環境不僅能刺激消費,對培育忠誠顧客、固定消費群也有很大作用。在日本,各大商場都擁有一批熟悉商場服裝品牌、精通專業知識的色彩顧問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商家形象,促銷作用也很顯著。
據于西蔓透露,除中友外,近期世都、賽特、長安等大商場紛紛對色彩營銷開始加以關注,西蔓工作室為王府井百貨大樓櫥窗及店堂色彩氣氛設計也已進行。看來,當大商場變得越來越色彩絢爛時,京城消費者也能感受到更多的時尚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