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1月


祖籍:遼寧

1984年事業(yè)于中國民航學院經(jīng)濟管理系

1992年畢業(yè)于日本早相田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

1992年進入日本最大的香料公司高砂株式會社海外部

1993年開始學習色彩理論知識

1997年考取日本文部省及日本全國服飾教育者聯(lián)合會的“色彩配套師”資格證書

1997年獲取了世界最權威色彩咨詢機構——美國CMB色彩咨詢公司色彩顧問資格

1998年將 色彩季節(jié)理論”引入中國,在北京開設了中國首家色彩咨詢機構——北京西蔓色彩文化發(fā)展有限公司

生活方式:候鳥式

業(yè)余愛好:看電影、旅游、閱讀雜志

血型:O型

最喜歡的運動:有氧操(但是已經(jīng)4年沒做了)

最喜歡的植物:所有的綠色植物

寵物:非洲的小陸龜(呢稱—小紅腿)



清晨的陽光從鏡子中折射到于西蔓臉上,整個室內因流淌著她淡淡的、優(yōu)雅的女人味而熠熠生輝。松石藍的套裝、金色流線型的耳環(huán)、黃褐相間的絲巾,半垂而又微微彎曲的頭發(fā)和西蔓今天的狀態(tài)相得益彰。

這個天生愛打扮的女人堅持相信女人是該要優(yōu)雅的.而美麗其實是一件需要努力的事情。在90年代那個美麗極度匱乏的時代,盡管從小到大因為愛美而要受到別人的非議.老師也曾懷疑:“這是不是社會上不學無術的孩子啊?”,但是現(xiàn)在西蔓談到美麗時的堅定目光使得沒有人會懷疑她身兼數(shù)職而又樂在其中。

媒體稱她為中國色彩的第一人.《中國婦女報》甚至把她評為“本世紀對中國有杰出貢獻的女性之一”,但這個追求完美的女人否認自己的完美。在她看來學習是一件必需終生延續(xù)的事情。她在日本早稻田大學留學時省下錢去學花道,看能劇(日本傳統(tǒng)的歌舞表演),買許多在別人眼中看來是很奢侈的時尚雜志,參加各種培訓班:畢業(yè)后進入日本高砂株式會社海外部的她又學習了色彩基礎理論知識、室內搭配、環(huán)境色彩、商品色彩、廣告色彩:而延伸到她現(xiàn)在生活中的則是建筑學。

她說30歲以前是一個積累,學習,之后才有厚積勃發(fā)的可能。

而她現(xiàn)在和先生兩地分居,在中國和日本之間飛來飛去,過著候鳥式的生活。

1987年東渡日本時,那個26歲的小姑娘決沒有想到她會像今天一樣生活。14年后的今天,一直和經(jīng)濟打交道的西蔓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自己半路“出家”把色彩作為自己的事業(yè)。

“1992年在高砂,有一次去香港出差的機會,朋友勞倫斯(現(xiàn)愛立信市場總監(jiān))在皺著眉目睹了我的購物行為后向我介紹了一本書—《ColorMe Beautiful》,他說自己的太太現(xiàn)在 簡直為此這謎,一定要考CMB的顧問,我從當晚回酒店一直看到第二天下飛機,看完了我就覺得自己胎換骨了,一下子開了竅。這二,三十年的生活,哪兒有毛病,為了什么,一下就全明白了。”

西蔓開始覺得自己要學習,而不是臭美。

1997年是西蔓的豐收年,在1/6的錄取比例中,她順利通過了日本文部省認可的國家級資格考試,獲得日本“服飾配套色彩能力鑒定”的三級證書。11月,她成為CMB注冊顧問中的惟一一位華裔女性。同時在日本與朋友合開的色彩工作室“繽紛”正好迎頭趕上日本色彩消費的春天。

“一個人對任何一種物品,可以在七秒鐘之內將色彩和形狀留在印象里,這實在太重要了。在國外,許多人甚至就靠衣著區(qū)分中國人和日本人!因為日本街頭人們著裝的色彩感覺和時裝劇中是一模一樣的,而中國······”

“總有那么一天,我要把自己所學的這些帶回中國,就像改變自己一樣去改變別人。”西蔓總是這么想,因為走在中國街頭永遠黑壓壓一片的記憶從小就給了西蔓不可磨滅的色彩壓抑感。

理想主義者西蔓認為,實在很難想象低劣的色彩觀念能傳達出高水準的人文背景和涉外素質,而中國要被國際所認可的許多東西中當然也應該包括色彩。

她開始盤算著要在中國出書了,老師伊藤泰子的支持和信任使她順利拿到了日本版《Color Me Beautiful》 的翻譯權。

最富有戲劇性的是.1997年底,本來打算回國出書的西蔓到北京,上海和深圳捎帶著作了4場演講后,就決定立刻回到中國開展她的色彩事業(yè),而這離她在日本的投資時間還不到6個月,撲面而來的熱潮讓她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充分的市場調查,而這,恰恰是一個公司在市場起步階段必不可少的基礎。另一個可怕的事實是,在中國,色彩課程根本沒有納入非專業(yè)學生學習課程,她遭遇了人材瓶頸。

雖然雙重疊加的投資有可能會讓西蔓負債累累,但是1998年5月,注冊資金100萬的西蔓色彩工作室仍然在北京開始了正式運作。6月.西蔓徹底放棄了在日本剛剛開始卻是勝算在握的局面,損失了自己的第一筆投資資金,帶著僅有的3個助手在世都百貨一間小小的工作室開始了加班到12點的創(chuàng)業(yè)生涯。

盡管中國的局面讓她忐忑不安.她還是找到了理由說服自己。歸國后的她看到了一個完整的中國市場,“有很豐富的歐洲、日本市場上的東西,這是一個很立體的市場,不像日本會有保護政策來排斥歐貨。她判斷,由于這種市場的支持,中國人的生活肯定會在短時間完成從量的需求轉向質的需求的飛躍。而當追求質的時代來臨,色彩行業(yè)是必不可少的行業(yè)。

“中國那時簡直就是一塊干海綿.對美的需求簡直到了饑渴的地步—北京和上海外企寫字樓里的女孩們讓我印象深刻,從中午講到下午,她們不上班也不讓我走,渴望繼續(xù)的交流。”她感覺是像咨詢業(yè)這樣的無形商品進入的時候了。

投資還需要理由嗎?

事實證明了她的眼光,開業(yè)當月,日本資生堂和世都百貨就和她進行了企業(yè)色彩方面的合作。3年來的每個月都會有企業(yè)來進行項目合作.現(xiàn)

在,西蔓的公司分布在各行各業(yè)的企業(yè)客戶已達到了45家,工作室的收費會員增加到了3000多名。

西蔓承認,在日本的學習和工作經(jīng)歷為她在中國的事業(yè)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直到現(xiàn)在,我還要感謝我在早稻田大學那些被朋友們稱為是奢侈的行為,那實再太重要了。”

被譽為“色彩第一夫人”的卡洛爾·杰克遜雖出身于美學心理學,創(chuàng)立了色彩四季學說,但現(xiàn)在已然不問世事,把公司交給了意大利人安東尼奧,作為日本色彩界的開山鼻祖佐藤泰子也只是在一定范圍內經(jīng)營,畢業(yè)于日本慶應大學哲學美學系的她顯然更偏重于學術上的完美。

學管理出身的于西蔓當然應該更擅長于“色彩”概念的經(jīng)營。

在日本,自從西蔓的老師佐藤泰子1984出版了《Color Me Beautiful》 的日本手冊,色彩的概念開始向政界滲入,先是當時的首相接受了它,然后是貴族收入層,而后是演藝圈、模特等,直到1990年色彩概念才開始本土化進程.而1996年日本文部省才承認了AFB(日本全國服飾教育者聯(lián)合會)的色彩資格考試。

在中國,西蔓很快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能像老師在日本那樣走從上到下的路線。地廣人多的中國,民眾的呼聲似乎更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她和主席當年一樣,走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她堅持給每個普通人上色彩心理課.因為堅信消費行為上對于色彩傾向的細微變化將會影響相關行業(yè)對產(chǎn)品色彩的調整,從而拉動色彩消費。

西蔓并沒有憑空想象,在四季色彩的中國本土化進程中,西蔓發(fā)明的獨特的“形容詞定位法”、“大明眼鏡店是怎么樣的?他們的員工挑出來的形容詞有傳統(tǒng)的.莊重的,時尚的等等,我們根據(jù)挑出來的這些形容詞定位設計的基調.很準。這個人本化的方法充分體現(xiàn)了色彩設計也應該是一個科學的量身定做的過程。”幻想和色彩應用找到了連接,設計結果往往讓雙方都很滿意。

作為中國惟——一家較為權威的色彩咨詢公司.西蔓加盟店的費用定得出乎意料的低—5萬元人民幣享有5年的品牌使用權,競爭被西蔓看成是發(fā)展中的必要條件。在她的思維中,把知識毫無保留地傳授出去,就是為了形成一個競爭市場,有了競爭才會形成一個規(guī)模行業(yè),只有規(guī)模行業(yè)才能滿足規(guī)模需求。

作為中國“色彩第一夫人”,西蔓苦惱顯然也不少于她的優(yōu)勢。

1999年,公司開始少量盈利,一個星期平均8名顧客,媒體戲稱為:“富婆俱樂部”,那時的西蔓身兼數(shù)職,一個人養(yǎng)活一個公司,東一個項目西一個項目打著游擊戰(zhàn),她不僅是一個獨立的投資者,還扮演著經(jīng)營者.管理者、技術總監(jiān),市場總監(jiān)的角色。

在中國我遇到了一個在日本不會遇到的問題,許多招來的人我親白帶了一年,在剛剛可以使用時就走了,他們離開,并且成為別人的老師。我留不住人材、而在日本,人們不會認為自己一年內就學到了自己想學的東西,當時大家只是認可了西蔓,并沒有認可西蔓色彩顧問.加上公司總是處于梯隊不完善的狀態(tài),管理層極度扁平導致運作不規(guī)范。客戶增長率很不理想。

有的學生另立門戶時干脆直接copy西蔓公司初創(chuàng)時來之不易的材料,如果說把這視為規(guī)模行業(yè)發(fā)展所應有的初步現(xiàn)象,還在西蔓接受的范圍內的話,那最讓她受不了的就是有的在外開店的學員根據(jù)自己不同的理解曲解色彩理論:“紅色太艷,很俗.永遠也別去穿它!”在專業(yè)的色彩措配師眼里,沒有俗氣的顏色,只有不理想的搭配。

西蔓開始焦急地意識到,高價.人才流失,不規(guī)范,走低的客戶增長率,這是一個惡性循環(huán)。

她開始選擇自己培訓班中優(yōu)秀的……


四季色彩理論

1980年,一本名為《Color Mo Beautiful》(色彩使我美麗)的 著作一下風靡了美國,連續(xù)3年登上《紐約時報》的年度暢銷書排行榜,美國人卡羅爾·杰克遜女士第一次將繪畫理論中的色彩理論應用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的舉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四季色彩理論根據(jù)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膚色,發(fā)色、唇色、孔色以及臉上的紅暈,甚至職業(yè)背景,將人分為春、夏、秋、冬4種色彩季型,并將此理論用于化妝,服飾以及環(huán)境用色。

隨后,理論在美國,歐洲廣泛地影響到了人們的生活:個人的著裝配色,商品的陳列,街道的布局乃至整個城市的整體形象設計,基本涵蓋了生活領域的方方面面,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卡羅爾的公司應運而生,如今已在全世界28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了分支機構,CMB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為權威的色彩咨詢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