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裝如化妝,不可太過
陶建幸,春蘭(集田)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很多人認為春蘭在企業形象宣傳上過于低調,說陶某人低調,甚至有記者說道采訪春蘭前才知道春蘭背后有一個姓陶的。其實我從來不認為企業應該低調。春蘭低調是因為有參照物。相比有些宣傳太過的企業,我們顯得低調,而對企業領導個人,我從不贊成大肆宣傳,甚至無中生有制造一些光環。這些年我也得到一些榮譽,像1993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7年當選為第十五屆中共中央候補委員等。這不是刻意包裝,而是踏踏實實做事的結果,是社會對我的承認。企業家不是社會活動家,更不是外交家,企業家就是要一心一意搞好企業。如果刻意包裝自己,不論是企業或企業家,都會分散注意力,甚至會頭腦發熱做出一些對企業經營不利的舉動。相反你老老實實做事,沒人注意你不必在意,別人關注你是對你的承認,更要戒驕戒躁,一如既往。
我對我們新聞中心的原則要求是:宣傳工作最多只能化妝,但你必須是你。做事先做人,不要管別人怎么張揚,我們要以誠信為本。
沒必要進行包裝
鄒駿,重慶天廚調味食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我認為商人沒必要宣傳個人。宣傳企業,宣傳產品、宣傳品牌就好了,宣傳個人干什么呢?企業領導人是企業的一部分,他的個人形象應該是企業形象的補充,絕對不能喧賓奪主。如果要代表產品,代表品牌,請個明星就行了嘛!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下,個人崇拜一度盛行。但在這個開放的時代,人們反感個人崇拜,他會覺得你和我是一樣的人,憑什么讓我對你頂禮膜拜?老百姓買你的產品,不會因為你這個人怎么怎么樣而決定買還是不買。當然不是說老板就不要個人形象,而是說沒有必要過分渲染,尤其是通過宣傳手段來抬高老板形象。企業的目標是創造價值,如果通過宣傳個人來達到目的,我覺得是多了一個環節,
贏取眼球就是贏取利潤
羅風云,江蘇清風茶樓總經理
想出名不是壞事,人總有這方面的需要。而且從企業發展的角度來說,企業知名度越高越好,尤其是在現在這個產品同質化時代,贏得消費者的注意力,就是贏得了競爭。當然,這個注意力必須是正面的。所以我認為只要能達到這個目的,不管包裝企業也好,包裝老板也好,都是可取的。
包裝企業,這是每一個老板都會做的。包裝他們自己則不一定了。有的人不喜拋頭露面,有的人則喜歡永遠活在別人的目光焦點中,我認為這不矛盾,把你的形象公眾化,并不是要暴露你的方方面面,甚至是隱私,你可以有選擇地向公眾傳達你的經營理念、你的思想態度等。我從來不認為包裝老板是新的造神運動。包裝老板的目的其實還是為了提高知名度,進而提高美譽度,實際上是包裝企業的一個方面。
至于怎么包裝,這的確是一個綜合工程,需要從老板個人修養、品質、性格以及企業的行業特性、發展戰略來確定。這方面有很多例子,像北京紅石的潘石屹、深圳萬科的王石,他們的個人形象已經和企業形象緊緊地聯在一起,想到潘石屹必然想到紅石,想到王石必然想到萬科。
你的形象決定你的成敗
于西蔓,北京西蔓文化藝術公司總經理,色彩搭配師
作為專業色彩咨詢師,我談談老板包裝的微觀方式:外表裝飾。
人們常說老板風度,老板風度,到底什么是老板風度呢?我認為就是你的職業形象。商人也是一種職業,也應該有一種職業形象,憑借這種專業化,職業化的形象為企業服務。老板的職業形象就是沉著,自信、堅強,有成竹在胸、駕馭市場的大家風范,同時還有你所在那個行業的特點。無論發型、妝容、服飾都要突出這種風度,突出這種發自你身上的無聲的語言信息。人們從這里不僅能讀到你個人的風貌和你的自信,更能讀出你的企業是否在蒸蒸日上。如張朝陽作為一個IT精英,簡單、隨意,舒適是他的衣著特征,人們可以從他身上聯想到搜狐公司民主化,人性化的特點:而西裝革履則是經常談判的老板的衣著,人們可以讀出嚴謹,認真、一絲不茍等特性。
但有的老板為了顯示自己的樸素,或者說底氣,反而不注重衣著。有一個知名企業的老總十幾年如一日地讓頭發耷拉在額頭上,也有些老總從不穿西裝打領帶,他們當然很自信:我農民出身,我工人出身,我保持本色,我在踏踏實實做事。然而公眾會怎么想呢?也許會說這個老板設水平,草葬習氣,這個企業現在雖然還紅火,但日子不會長久。尤其是在中外企業家匯聚一堂的時候,海外企業家風度翩翩、彬彬有禮,某些國內企業家衣著隨便,即使穿著西裝也像借來的,人家會怎么想呢?
在某種程度上,老板的著裝有時是促成其成功或失敗的原因。比如在一次大規模的貿易洽談會上,作為老板竟然蓬頭垢面衣冠不整,那么很難讓客戶對你這個企業以及你的產品產生信任,那么你很可能一無所獲。怎樣利用服飾、利用發型、利用化妝甚至整容來彌補個人的先天不足,發揮他的優勢,都是一門學問,老板自己要懂得裝飾自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內在涵養,包括言談,舉止、禮節等方方面面。服飾是為了詮釋這個內在,在社會交流越來越多的今天,老板們應當讓自己的服飾也跟上時代的步伐,這畢竟是老板包裝最立竿見影、簡單易行的方而。
科學塑造企業家形象
袁岳,零點調查集團董事長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的興衰就是企業家的成敗。企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依賴企業家這個關鍵因素的作用。在國內,企業家的形象與企業形象有更大的關聯性,他們對企業有很強的控制力與控制愿望,又是企業內部管理中最不受管理的因素,因此企業領導人形象管理是控制企業風險因素的重要環節。
以改革開放為起點,國內企業領導人對于自身領導形象的管理大約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一、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此階段企業負責人基本上沒有自身的形象曝光意識。二、20世紀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企業負責人有初級的形象曝光意識,出現了請如企業廣告中有負責人照片,利用年節由企業負責人向公眾問候等表現形式。三、20世紀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出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以事業、理念、形象綜合曝光的企業家,出現了一大批具有知名度的創業人士。但這個階段企業家形象的不足在于形象定位缺乏系統管理,對于知名度升高的風險性缺乏應有的估計,對于公關危機引起的負面局面難以掌控。
如果有第四個階段的話,那么我們所期待的是企業領導人作為企業成員,對于企業本身(對規則的尊重、發展選擇、個人錯誤等)的危害性有充分認識,對于個人形象與企業形象的牽連性有足夠估計,對于個人與企業組織間的行為邊際有清楚界定,對于所要形成的影響力效果與方式有明確認識。在這個意義層面上,我們把企業領導人不僅僅看作是企業的貢獻因素,也將其視為風險因素,不僅要發揮其引導作用也要限制其負面作用,在此基礎上形成系統的對于企業負責人的行為和形象的管理體系。同時企業形象傳播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應該通過有效的形象營銷計劃加以規范和發展。
應用模式化管理是企業家形象管理的新潮流。如國內新近開發的企業領導人組織形象管理模型中,就包含了三個模塊一個是依據個人特質(知識,能力,情緒,行為表現等),常規表現(在員工,消費,商業合作伙伴等中)、關聯表現方面的測評而形成的現有形象模塊;一個是依據不同類型受眾(家庭、員工,管理層,合作關系,消費者、公眾)期望開發而形成的理想形象模塊:一個是基于負責人個人條件分析與其他案例的最佳實踐結合而成的形象改進與提升策略模塊。借助于這種三合一的工作方式,與持續的跟蹤測評,形象塑造與傳播的規劃、事件管理,有效地借助于受眾控制原則,使企業負責人的形象處在科學的管理模式之下。
(編輯 謝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