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昊/


在歐洲,消費者習慣于看櫥窗買東西,日本的企業再不景氣也不會減少櫥窗設計的費用。日本著名的櫥窗陳列設計師大喬雅子很驚訝于中國作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大國之一,居然沒有像樣的櫥窗。

“非典”新思維

“非典”改變了很多老百姓的消費觀念和生活習慣。以往人們把逛商場作為休閑消費的一部分,今后這種消費方式恐怕會有所改變。目前商場要達到以前的銷售水平,不是單純靠促銷活動就可以去實現的。

商家普遍認為,應該要根據消費者心理的變化對經營模式進行調整。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郭戈平說,非典改變了社會的很多方面,比如消費習慣和消費渠道的改變;消費者對商品質量、購物環境、購物方式的需求變化。這種需求的前提是消費者在選擇購物對象上的審美要求在提高。因為現在百貨店的商品基本上都相同,單一的布局無法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特別是非典時期他們去百貨店購物除了在消除壓力的同時,百貨店能夠給予消費者一個很好的視覺沖擊力。于是,風靡歐美日的商品陳列與櫥窗陳列設計在中國應運而生。

與世界差距

目前,商品的陳列與櫥窗陳列設計并沒有被中國的零售業引起足夠的關注,而在歐洲的百貨業,這項技術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即使是在日本的百貨業不太景氣與商場競爭十分激烈的情況下,日本的櫥窗每年都會有四大櫥窗展示:春夏秋冬,情人節、圣誕節或35日人行節可以做六大櫥窗,在繁榮的時期,百貨店的櫥窗設計幾乎是每周換一次。在歐洲,消費者習慣于看櫥窗買東西,日本的企業再不景氣也不會減少櫥窗設計的費用。日本著名的櫥窗陳列設計師大喬雅子很奇怪中國作為一個世界上最大的消費大國之一,居然沒有櫥窗。她說,在歐洲,這種情況下歐洲人就會問:那怎么賣東西?大喬在70年代的時候就寫了一篇關于陳列設計方面的文章,《紐約時報》當時以整版的篇幅報道說:“從今天起,紐約的百貨商店變成了像劇場一樣豪華”。

導入新概念

為此,北京西蔓色彩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專程從日本引進“陳列搭配師”這一職業,決定在中國推廣。作為中國首家的色彩咨詢公司,當時的西蔓也是將“色彩四季理論”這一新概念導入中國,并在短短的5年時間,色彩行業在中國就成如火如荼之勢。為使色彩更好地應用到中國的各行各業,西蔓女士敏銳地意識到櫥窗陳列設計與色彩的密切關系。因為色彩是市場陳列技術的一部分,要想沖擊消費者的視覺,和諧的色彩能更好地為之服務。

目前中國百貨業在陳列設計上與世界的差距在于,中國的百貨店員工專業技術落后。在日本,所有的店員都很懂搭配技術,他們能將任何商品很好地搭配,絕對沖擊消費者的視覺,增強他們的購買欲望。

如今,中國的商家還沒有深入地了解消費者真正的購買心理,從而采取的是各商家之間大打價格戰等促銷方式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結果是導致廠商之間的惡性循環,不但沒有盈利空間反而造成兩敗俱傷的局面。

面對目前中國百貨業現狀,急需改掉過去那種開門就可賣東西的傳統方式,采用技術競爭而不是惡性競爭的經營手段,因為真正的競爭,就必須使商家做出差別化服務,必須提供特殊性服務,這樣才能讓顧客只進我家店,而不進別家店。

國內百貨商家應認真吸取商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因為在國外,百貨店在人們的意識里,不僅僅只是簡單賣東西的場所而是一種社會責任的場所,它宣傳的其實是一種生活的方式,百貨店不僅僅賣的是商品,而是一種理念,是把一種美的、有品位的與時尚的生活方式賣給顧客,讓顧客真正覺得買了你的商品也同時接受了商品所帶給他們的生活品位,而只有通過櫥窗陳列的設計才能夠起到這些作用。以此來看,在中國百貨業千方百計尋求出路的情況下,重要的商機之一就是盡快引入“陳列搭配師”這一職業。


西蔓色彩-媒體報道集錦_OCR_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