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1987年赴日本留學定居,畢業于早稻田大學大學院商學研究科。研習商業、產品、空間環境等領域的色彩搭配技術及盛行西方的“色彩季節理論”,考取日本文部省及日本全國服飾教育者聯合會認定的色彩搭配師資格,后從師于日本個人色彩泰斗佐藤泰子女士,學習“個人色彩診斷技術”,并考取世界最權威色彩咨詢機構——美國CMB公司注冊色彩顧問資格,成為CMB公司日本代表處的專業色彩顧問。成為其全球二千多名專業色彩顧問中唯一中國籍顧問。
1998年回國創立中國第一家專業色彩咨詢機構——西蔓色彩工作室,成為中國色彩咨詢業的鼻祖。現活躍于色彩顧問培訓、商業色彩設計及商業相關色彩能力培訓、城市色彩規劃及個人色彩搭配藝術指導等領域。
西蔓愛美,以至從上大學,留學到回國創業,她所有的決定都沒離開她因為愛美而產生的興趣,“是興趣讓我成功的”。
由于愛美,西蔓從一個美麗的女人變成了一個專門研究美麗的女人;由于愛美,西蔓從一個開始只關注自己美麗的女人,變成了一個關注所有女性美麗并立志讓每個女人美麗起來的女人;由于愛美,西蔓不僅裝扮人,更開始裝扮舞臺、城市……走出了一條與眾不同的美麗人生。
因為愛美,上了航空學院
西蔓從小就特別愛美,“我總是穿和別人不一樣的連衣裙,上面鑲著別致的花邊,梳著別人沒見過的發型。由于搬家的緣故我會經常轉學,開始老師會對我矚目,覺得這么愛打扮的小女孩會有不良傾向,為此我決心一定要學習好,扭轉這種不公平的看法。那時候,我年年是三好學生,每次轉學走的時候都已經成為老師的寶貝,好學生。”
1979年,西蔓要考大學了,對文學一直感興趣的她,沒有報中文系,“我愛美,所以總想從事比較浪漫的工作,當時覺得學中文太普通了。”西蔓報的專業都是她認為的“浪漫”專業。她報的第一專業是上海海運學院,雖然她根本不知道海運學院是學什么的,但她想,能在大海上工作一定浪漫;第二專業是中國民航學院,西蔓的想法是,去不了海上能上天也行;第三專業是北京法律學院(現在的北京政法大學),報這個學校是因為西蔓愛說。
后來,西蔓如愿考上了在天津的中國民航學院。1983年,西蔓大學畢業后,因成績優異,性格活潑熱情,被留校任教。不久,中國民航總局成立了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需要從所屬學校抽調老師,西蔓因表現良好被借調到北京。二十三、四歲的西蔓成為許多科長、處長甚至局長的老師。但,西蔓的感覺毫不輕松,因為自己沒有實踐經驗,所以講起課總是干澀難懂,沒生氣。
在中國民航管理干部學院當老師期間,西蔓考上了中國民航總局每年的公派學習。
西蔓在日本整整度過了一年。在日本,西蔓真正實現了她到機場工作的夢想,也真正見識了航空業先進的理念。
一年的學習帶給西蔓的沖擊很大。西蔓覺得自己的專業知識很蒼白。根本無法勝任現在的工作。
回國后西蔓決心出國學習。
因為愛美,選擇留學日本
西蔓打算出國的時候,國內大多數人出國都會去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很少有人去日本。西蔓也面臨著選擇。“最終選擇去日本,一是專業的需要,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我愛美興趣的需求。”
在日本學習的時候,西蔓了解到很多日本民間機構教各種化妝、系絲巾、插花等課,這些都是西蔓非常喜歡的。而在國內,在穿衣打扮方面很自信的西蔓還發現,無論她怎么打扮都比不上日本人。“日本人的打扮迷住了我,他們為什么這么會搭配呢,看似不經意,卻特能讓你琢磨。問題是每個長相不一定好看的人,坐在那兒跟你聊天,你都會感覺很舒服。”西蔓覺得,打扮肯定是有學問的,值得學習。
西蔓當時很單純,想,如果去美國,首先不知道他們那兒有沒有這些課程,另外美國人的長相和亞洲人相差很大。西蔓最終認為,去日本留學最合適。能滿足自己的兩個心愿。
西蔓砸鍋賣鐵補償了學校54萬日元的培訓費后,踏上了求學路。
西蔓當時考上了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學交通經濟學中的航空經濟學。至今回憶起在早大第一年的學習生活,西蔓依然感慨萬千:“當時,雖然在生活上語言沒問題,但要應付研究生的專業課卻完全不行,像聽天書一樣。每次上課我都坐在前排,在老師面前放一個小錄音機,晚上打工回來,開始一遍一遍地聽錄音,一盤帶子往往要聽上三四個小時才能聽明白。”為了生活和付早大昂貴的學費,西蔓當時每周都打三份工,愛美的西蔓假期不舍得回家,更舍不得買一件新衣服。
到日本半年,由于壓力太大,以前化妝從不過敏的西蔓開始化妝品過敏,而且持續了將近三年。“我的臉排斥任何一種化妝品,沒辦法我開始涂膚輕松之類含激素的軟膏,長期依賴激素使我的臉總是紅紅的。而且越是不讓自己臉紅,臉就越紅。那是我與美脫離的幾年,那時候我失掉了自信,從一個人人矚目的自負女孩跌落到谷底。”
雖然不能化妝穿新衣服,但西蔓仍然沒放棄對美的熱愛。“我一有富裕錢就買時尚雜志,開始是買舊的,錢稍微多點就買新的。”
兩年后,以優異的成績拿到了碩士學位的西蔓進了日本高紗香料工業株式會社從事翻譯工作。
為讓更多的人美起來,干起色彩業
上了班的西蔓經濟上也翻了身。有了錢,西蔓開始滿足自己對美的追求。西蔓在業余時間開始學習各種自己喜歡的東西,插花、茶道、燒窯、畫畫等。雖然有錢買好衣服但西蔓發現自己穿衣服還是和日本人不一樣,仍然很土。西蔓不知道為什么。
一次,西蔓去香港出差,一位朋友陪她購物。西蔓興奮地采購了大包小包的服裝。但她的朋友卻給她當頭澆了一瓢涼水:“你買的衣服顏色不對,你是暖色系的人,應該穿鮮艷的顏色,可你買的都是黑的、灰的,這些會顯得你的臉色很不好。”朋友一席話讓西蔓有些不知所措。于是,朋友向她推薦了一本書。這本書就是介紹四季色彩理論的,在八十年代的歐美曾風靡一時。“我看完了那本書恍然大悟,才明白穿衣服要先尋找自身的顏色規律。然后買的衣服才是適合自己的。”
按照書上說的,西蔓重新整理了自己的衣櫥,把不適合自己的拿出來,添了幾件適合的。“我一下就變了,從公司里不起眼的丑小鴨變為女孩們的穿衣指導專家。有人甚至把我當成日本人,我的自信也找回來了。”
知道穿衣也有規律可循后,西蔓開始把學習目標轉移到穿衣上來。“那兩年我真的很愉快,下了班就去學,沒覺得累,花錢也不心疼。而且越學越覺得自己無知,原來關于美有那么多知識。”1996年,西蔓參加了色彩顧問資格考試,拿到了資格證書。那時的日本色彩搭配行業正方興未艾,色彩顧問是既時髦又有身份的職業,資格證書意味著可以從事這一工作。
這時的西蔓開始了思想斗爭。是繼續從事目前的工作,還是做色彩顧問。興趣和愛好使西蔓沒過多的猶豫就決定做色彩顧問。“原來學色彩是想讓自己美,后來就想為什么不讓更多的人美起來呢?”后來,西蔓考入了日本色彩泰斗佐藤泰子門下,學習“個人色彩診斷技術”,并考取了世界權威色彩咨詢機構——美國CMB公司色彩顧問資格,成為CMB日本代表處的注冊色彩顧問。在師從佐藤泰子時,西蔓作為佐藤泰子的密切團體成員,參與了很多實際工作,如展會、櫥窗裝飾等,使西蔓受益匪淺,不僅熟練掌握了個人色彩咨詢,也開始熟悉在更多領域運用色彩。
讓國人更美,回國創業
西蔓說,她想回國創業的想法來自她在咨詢過程中,許多接受咨詢的人都把她當作了日本人,即使不是日本人,也認為她是新加坡或臺灣人。西蔓每次聽到他們這樣說,總是回答“我是中國人,來自北京,出生在東北”。西蔓想,之所以有這樣的誤會就在于在日本人看來,中國人是最不注重形象,也最不會穿衣服的。“我有把人打扮漂亮的本事,作為中國人,我為什么不打扮中國人,讓中國人的形象優雅得體,國際化呢?”于是,西蔓有了回國創業的念頭。
然而,這個念頭立刻遭到了她周圍所有人的反對,都認為她瘋了。那時的西蔓已經進入日本的富裕生活階層,她的先生是日本一家IT上市公司的創始人和股東之一,兩人都是高收入,在日本擁有房產、名車,決定放棄這份優越的生活和家庭的溫馨,放棄在日本的事業,回到中國從事那里完全陌生的事情,這對很多人來說是不可思議的。
雖然,周圍反對聲很多,但西蔓的決心不變。“多年積累的對美的感悟,對美的了解,使我越來越迫切地想把這些告訴國人,我要把不會穿衣服的人一個一個教會了。”
1998初,西蔓回到北京,創辦了中國第一個色彩工作室——西蔓色彩工作室。
最初的創業是可想而知的,沒有人了解人的色彩著裝規律指的是什么?人的裝扮著裝規律是什么?西蔓雖然心里沒譜能否做成,但她有強烈的信念,她認為中國未來會有巨大的市場,巨大的需求。
西蔓在世都租了間辦公室,招了兩個人就開始工作。有一身技術,滿腔熱情的西蔓開始到京城各大商場、著名公司做演講。西蔓還記得一次在世都的演講,演講的時間已經到了,打扮得非常漂亮的西蔓來到臺前卻發現,臺下沒兩個人。上還是不上,西蔓有些猶豫。最終西蔓走上了演講臺。隨著西蔓演講的深天,臺下有了10個人,20個……最終100多人圍住了演講臺,直到演講結束了很多人都不愿離去。從此,西蔓對她的事業也就更有信心了。
后來,西蔓知道,光靠她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把更多人打扮美的。于是,她開始培訓色彩顧問。有人說西蔓傻,這不是給自己培養競爭對手嗎?但西蔓認為,自己的志向不是在賺錢,而是在國內做起一個行業,讓更多的人從事自己喜愛的工作,讓每個人美起來自信起來。西蔓說,除了做色彩,她還要帶來更多的與扮靚有關的職業,比如,陳列裝飾顧問、餐桌造型師等,不僅讓人美起來,讓整個環境都美起來。
西蔓始終用自己的行動演繹美麗人生。
文/鄧 展
攝/侯井崗